被专家弄坏的镇海吼重32吨,千年

发布时间:2023/12/12 10:15:37 
狮子在我国的文化含义中具有较重的地位,比如故宫建筑物就以它们来“镇守”宫廷,一来表示天下和谐,二来意味着天下一统。在我国民间,狮子也有极深的民俗文化意义,通常被认为正义的捍卫者和避邪吉祥物。从东汉开始,一些宅院建筑物中开始出现以狮子为形象的守护神。唐朝时,大户庭院的门口基本都设有石狮,且不仅仅只有一对。年起,专家们为保护建于公元年重达32吨的“镇海吼”,不过却弄巧成拙地将其“弄坏”,如今已变得面目全非。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屹立千年的“镇海吼”河北省沧州市有一座屹立多年时间的“镇海吼”,传说一直镇压着黄河的“妖魔鬼怪”,为当地的平安和风调雨顺做贡献,是沧州地区保留下来的较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古建筑物(并非石狮子)。据《沧县志》记载,“镇海吼”始建于广顺三年(公元年),如今的检测数据是身长6.米、体宽2.米、高5.47米,重32吨。对于因什么而建立起来,这里主要有两个说法,“一、是还没成为皇帝的柴荣在广顺三年(公元年)北伐时,为取得胜利而建造;二、是当地民众为了乞求风调雨顺和镇住河水而建立起来。后来的讨论中,许多人比较倾向于第2种说法”。之所以如此,是《沧县志》为其提供足够的证据。狮子的右项及牙边都刻有“大周广顺三年铸”七个字,建造人的署名为“山东李云造”。所以,如果“镇海吼”是由柴荣建造,留下的名字定然不会是李云。各类史料书籍记载中,都没有找到李云的生平,说明他极有可能是当时的富人,不过在政治上都没有崭露头角,因此没有在历史书中留下名字。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周世宗柴荣并不信佛,而“镇海吼”上多处有佛教文化,故第2种说法更加可靠。另一个可靠的理由还有沧州地处沧海一带,时常受到大型天气变化的影响,如暴风雨、龙卷风和河水泛滥等。正因如此,作为古代人思想中能镇住一切“妖魔鬼怪”的狮子才出现在那里。“镇海吼”的身上有很多佛教文化符号。将其建造起来时,建造师使用的是“泥范明铸法”,共由余片范块拼铸而成,腹腔内部光滑,身上标注有“福田衣”、背上还有莲花座,是典型的佛教吉祥物。“镇海吼”背后的文化含义有学者认为,中国很难见到狮子,而把狮子奉为“镇邪之宝”,与佛教的传播有很大的关系。据各类考证所得的信息来看,狮子“看庭护院”的发展史同佛教在我国的发展史很相近,都是两汉之交以后流行起来。晋代法显的《佛国记》记载,佛教产生之前,印度古代诸国普遍将狮子称为“百兽之王”,帝王也将自己比喻为狮子。比如,释迦摩尼的祖父就被称为“狮子颊王”,是崇拜狮子的一种表现。佛教创立以后,佛教徒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原有文化的影响,对狮子推崇倍加。释迦摩尼有很多的称号,其中就包括“人雄师子”、“人中狮子”和“人中人狮子”等。此外,与佛教有关的东西基本都被冠以“狮”名,如佛前的座席被称为“狮子座”、“狮子床”等。值得一提的是,文殊菩萨的坐骑就是狮子。正因为这些因素,受到佛教文化影响的中国古代高层和民间逐渐将狮子视为吉祥物,认为其具有镇压邪恶的力量。当然,人们并不是照搬照抄佛教文化,有的狮子背部刻有“八卦太极图”,在古代象征着“除妖伏魔”。狮子文化进入民间后,它的形象在很多的地方都能见到。比如,普通人家门前的护卫狮、大桥两边的“守桥狮”和屹立于河边的“守河狮”。专家试图保护却弄巧成拙正因这些因素,“镇海吼”才被建立和保存下来。年,国内专家在前苏联专家的建议下,开始对这一座我国现存年代最久、体型最大的铸铁狮子进行保护。主要措施是为其建立八角亭,免受风吹雨打。然而,他们却忽视了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狮子所处的地区低洼,水汽比较多,亭子建立起来后,水分难以挥发,导致铁狮子处在高温和潮湿的地方,腐朽程度快速加深。年3月4日,国务院将其纳为第1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关的专家和部门对它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shizx.com/ssswz/108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