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古称斜塘、平川,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地处江浙沪三地交界处,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江南六大古镇之一。西塘历史悠久,是吴越地方文化浓郁的千年水乡古镇。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吴越两国的交壤之境,素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
古老的江南水乡风貌形成了西塘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古镇内有保存完好的25万平方米明清建筑群,规模之大和保存之完好是江南少有的。老街区内有27座石桥、条古弄和千余米长的廊棚,拥有烟雨长廊、送子来凤桥、石皮弄、西园、环秀桥、醉园、烧香港、永宁桥等景点近20处。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西塘必游的八个景点吧。
一、烟雨长廊
烟雨长廊也叫雨廊,位于西塘古镇南苑路,是西塘古镇的核心景点之一。雨廊在不少江南古镇中都有,是江南水乡中独一无二的建筑,外观看来就是有木柱支撑、带有瓦片屋顶的街道。而西塘的雨廊很有特色,尤其是在雨天,走在廊棚下听着雨声淅沥,赏廊外迷蒙的景色,有很浓郁的意境,因此西塘的雨廊有着“烟雨长廊”的美名。西塘的雨廊总长将近千米,大多为临河而建,走在廊中可以逛逛沿街各色店铺,时而有摇橹船载着游客缓缓而过。
烟雨长廊的廊棚从街头延伸至河边,圆木柱支撑着一层斜斜的屋面,中间有一段翻转轩两层雕刻花纹最为出色。廊棚沿河一侧有的还设有靠背长椅,供行人休息。矗立桥头,满眼看到的是氤氲的雾气与人声鼎沸的双重蒙蒙细雾细密的交织在一起的江南小镇市井日常的旖旎风光。入夜后的雨廊景色,不亚于任何水乡古镇的夜色。“西塘忆,最忆是长廊。千盏灯笼脂粉色,八方舟楫杜康香,依水看斜阳。”这优美浪漫的诗句,不知迷醉了多少人。
二、送子来凤桥
送子来凤桥俗称“晴雨桥”,位于西塘古镇西街北侧、小桐街东侧,地处烟雨长廊中部,为一座三孔石板桥,是来西塘的游人必会经过的一座桥,也是古镇的第一码头。送子来凤桥初建于年(明崇祯十年),传说建造时,有一鸟飞来,造桥人认为祥瑞,遂取名为“送子来凤桥”。该桥经清康熙四十八年、道光十五年两次重修,后又于年重建。桥宽10米,桥正中有花墙相隔,将桥分为两边,行人可各走一边。桥顶有棚,红颜黛瓦,古朴又新颖,两边有护栏,且有长条石座供人休息。
送子来凤桥的造型很独特,传说也有好几种。桥的中间被花墙南北隔开,南边属阳为台阶,北面属阴为斜坡。走这座桥还有点讲究,男子走台阶步步高升,女子走斜坡小迈步持家稳稳当当,老人们说:“新婚夫妇走一走,南则送子,北则来凤”,这也是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期盼吧。送子来凤桥两边都是河和船,景色很不错。想来这里不用特意去找就会遇见,因为西塘本身并不大,走一走逛一逛就会看见这座桥了。下桥就是游船的码头,汤姆·克鲁斯的《碟中谍3》就在这里取景的。
三、石皮弄
石皮弄位于西塘古镇下西街,建于明末清初,是王家“种福堂”和冯家“尊闻堂”之间一条细窄的弄堂,全长68米,最窄处仅0.8米,抬头望是一条狭长的天空,有西塘“一线天”之说。石皮弄由块厚度仅三厘米的石板铺就而成,石板路下面是一条使全弄雨天不积水的排水道,薄如皮的石板作为排水道的表皮故称石皮弄。狭窄幽长的弄堂里点缀的红灯笼,尽显江南古镇韵味。
西塘古镇明代以前,有唐、王、赵、陆四大人家。明代以后,又有倪、蒋、朱、卜、陆、冯等大户人家。宅院深深,形成长短不一的里弄条,石皮弄最为特色。看墙上脱落的墙皮和这地下的石板砖就能看出来年代之久远。墙皮黑色灰色白色掺杂,有些墙面像是被施了魔法,都是鬼怪的文字;有些墙面上还有嫩绿色的爬墙藤,透过三角叶子看天空,有一种别样的忧郁感。
四、西园
西园位于西塘古镇苏家弄,为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是西塘古镇最大的私家花园,旧址在西街计家弄内,系明代朱氏别业,后出让给孙氏。年,因诗人柳亚子先生与西塘的一帮文友在此举行了雅集合照,所拍照片被称为“西园雅集第二图”,为纪念柳亚子,命名为“西园”,从此便有了些许名声。园内东侧假山上有“听涛轩”茶室,因假山上有一棵高达数丈的白皮松,风来稷稷有声,故名“听涛轩”。游园至此,可小坐片刻,品茶观景,自得其乐。
现在的西园是年新建的公园,已不是当初南社吟诗之所。新的西园小桥流水,石狮门厅,园内环绕砖砌花格游廊、水榭、曲桥、假山、凉亭、人工瀑布。房子古朴雅致,都是纯木结构,门窗的雕刻精美,注重细节。园中树木花草、假山亭池错落有致,假山上有座六角亭名为“醉雪亭”,西塘八景之一的“小山醉雪”就在这里了。园内新辟有“朱念慈扇面书法艺术馆”、“百印馆”、“南社陈列室”等展厅,可以深入了解与西园密切相关的历史文化。
五、环秀桥
环秀桥位于西塘古镇下西街,建于年(明代万历九年),跨当年的小桐、北翠两圩,是西塘最早的高桥,相传在晴天时站在桥顶可北望太湖边上的青山。年倒塌后改建成木桥,又于年重建为石阶拱桥。若游船穿过拱桥,可清晰看见桥墩两侧均有一副对联,两侧均有桥联,东侧联是: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西侧联是:往来人度水中天,上下影摇波底月。环秀桥上向东望去,视野极佳,是与永宁桥相对称的位置,也是西塘最好的机位之一。
环秀桥连接着烟雨长廊和繁华热闹的西街,也是从长廊到石皮弄的必经之路。而无论是晴天、雨天还是处于夜幕之中,站在桥顶远眺水乡,但见灰墙白瓦层层叠叠。华灯初上时,两排大红灯笼在河道边高高挂起,河中乌篷船随波摇晃,亦是一番浪漫美景。环秀桥处的位置还是比较繁华的,从小桐圩街跨过还秀桥就是西街,著名的“石皮弄”就在右侧,是距离石皮弄最近的一座拱桥。这里是欣赏古镇最佳的场所之一,桥上任何时候都站满了人,游船不停地穿梭在脚下,一派繁忙的江南水乡景色。
六、醉园
醉园位于西塘古镇塔湾街,初建于明代,原有五进院落,是西塘望族王氏塔湾街宅院之偏厅,因王宅的“醉经堂”而得名,“醉经堂”的“经”是读书的意思,为清朝王光熙修建,王志熙是乾隆年间的书画家,园内至今还留有他的墨迹,因此这里可谓是书香门第之家。醉园现存四进,有古砖花坛和江南罕见的微砖拱桥。庭院里的古砖花坛原与房子一同建造,距近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而南边大院里的“醉雁桥”仅容一身而过,是江南最袖珍的砖拱桥。
醉园面积二百多平方米,庭院房屋保存完好,是个“麻雀虽小,五脏惧全”的别致庭院。园内厅堂回廊、碧池青石、翠竹红鲤、秀色醉人,在极小的空间内将江南庭院建筑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园内正厅“艺香斋”辟有王氏父子王亨、王小峥“水乡风韵”版画系列陈列,描写的都是西塘风光,可谓是古镇美景的缩影。这里有古代的砖砌花坛和在江南也罕见的微型砖拱桥,这桥小得只要一步即可跨越,却也设了好几级台阶;这池虽不大,却水清波平,养着几尾锦鲤,悠游自在。
七、烧香港
烧香港位于西塘古镇上西街,是西塘古镇最早的繁华中心,烧香港以河得名,从鲁家桥到五福桥之间的一条河叫烧香港,港的北岸、南岸街道则由此称为烧香港北街、南街,统称烧香港。南街长米,宽2—4米,北街长米,宽2—8米。北街上有圣堂庙,出五福桥有福源宫、东岳庙,香火旺盛。沿着水边的街巷走走,满眼是古旧的建筑,仿佛回到了过去那个时代。
烧香港的“港”字有两个含义:一为街道,二为河港。早期是富人居住的地方,所以烧香港里的建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门槛特别高,有一尺多,用整条的石头做成。烧香港里面的民居基本保留明清时风貌,小河悠悠,石驳岸里镶嵌着一个个石河埠;连绵屋宇中一条条古弄前通河后达田,中间曲径通幽。港北有高街沿李姓大弄、小弄、倪家弄,港南有坟浜弄。
八、永宁桥
永宁桥位于西塘古镇市河最东端,这是一座当地所说的平桥。桥西为西街和烟雨长廊,桥东过河就是塘东街和烧香港。东西走向的市河杨秀泾在此与南北走向的胥塘河交汇,这个位置可以说是整个古镇的交通中心。河北岸朝南埭长廊如一条逶迤长龙卧伏在水边,行人和自行车都在廊下行走,其风味为其他古镇所少见。河南岸是西街的后面,沿河有高低错落的民居建筑群,大多为清末至近代建筑。
永宁桥是古镇上最好的观景点,最受摄影家和画家们的青睐,是他们创作、猎景之地。站在永宁桥上可一览胥塘河两岸的全景,南望古朴的廊桥,高低错落的民居建筑群,大宅的风火墙高高耸起,青砖黛瓦和石河桥尽收眼底。胥塘河狭小成水巷,巷西是仿古一条街,巷东是古老的塘东街。永宁桥应该算是最上镜的桥梁,周杰伦的MV就是在这里取景的,站在桥上可以试着寻找周董各种的心情。
对于西塘古镇必游的八个景点你怎么看,欢迎发表意见和评论,我们一起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shizx.com/sssxw/11044.html